南通通州:从《同情农民》诗句到《唯》行,一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21 10:22
“一粥一饭,应记为贫。” 10月16日,全国粮食日,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孩子们向小树学习。...
“一粥一饭,应记为贫。” 10月16日国庆节,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吃爱吃的意识,南通市通州区川江镇文明实践新时代联手以“爱江枣国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朗诵诗歌、画手抄报、餐桌讲座等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美食的种子,推动乡村风尚的传播,实现文明习俗的代际传承。 以诗育人,启迪美食意识 “今天有什么特别的吗?”民兵们郑重地向孩子们介绍了“世界粮食日”的日期和来历。通过清晰的图文和铭记艰辛、铭记美好的故事通过这些事情,孩子们就会明白食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家志愿者的带领下读书,童年在教室里正确地背诵着那首熟悉的诗《同情那些农民》,久久地喊着“锄地的日子是中午,汗水从干草上下来……”。一起读经典,看到农民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秧苗的形象。也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盘中饭菜”的辛苦,深刻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 诗画寄情,渗透节俭之善 吸收了知识的养分,感受了诗歌的力量后,孩子们开始创作题为《童心如心》的书面报纸。他们拿起色彩缤纷的颜料,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画纸上作画。金耳朵的稻谷、麦粒、刺破的麦芒、农民劳作的身影、“光盘行动”的倡议……一幅幅充满童真又琐碎的画作逐渐出现,他们所学到的、感受到的、理解的都转化为美丽的儿童图画。画笔下,节约粮食的理念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碰撞,爱吃爱吃的节俭美德被深化并与色彩渲染相结合。   知行合一,兑现CD承诺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也是叶圣陶先生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基础。午餐时间,美食主题促销从最实用的环节——“操作光盘”开始。孩子们把生活情境中的知识和承诺带入课堂,用实际行动响应热爱美食的号召。小芒果平时总是吃剩菜,但今天他却少吃主食,拼命吃完盘子里的食物,想做一个“光盘小守护者”。最简单的姿态,是对“同情农民”诗意最直接的回应,也是对“粮食日”精神的简单化实践。活动从知识灌输到行为引导情感共鸣,形成“认知-体验-实践”的完整闭环,确保宣​​传教育落地生根。 爱美食宣传从乡村延伸到学校,以系列化、趣味化、生活化的引导,切实培养孩子们节约勤俭的好习惯,营造“教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全社会”的良好环境,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水是根基之花。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CANGWEI) WS68F484E7A310C4DEEA5ED0B4 https://js.chinadaily.com.cn/a/202510/19/ws68f484e7a310c4deea5ed0b4.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