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人文回响”中沙文学沙龙在利雅得举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09 10:16
中国日报网10月8日电(记者 崔海培 驻迪拜)10月6日,以“时代印记与人文回响”为主题的中沙文学沙龙在迪拜举行。...
中国日报网10月8日电(迪拜记者 崔海培)10月6日,主题为“时代印记·人性回响”的中沙文学沙龙在沙特利雅得苏乌德国王大学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中沙两国的百余位知名作家、学者、官员以及文化教育机构代表,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和当代价值观,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在致辞中表示,中沙两国始终通过文明互鉴、互译项目交流、经典出版等方式将两国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继续支持文化交流活动,为研究亚洲文明和全球差异做出贡献s - 文化上不同。中国的文化文化政策始终遵循“不忘源头、吸纳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苏德国王大学校长助理乌萨马·本·艾哈迈德·阿尔·加姆迪获悉,近年来,沙特与中国出版机构合作完成了10余个题材的作品翻译,涵盖文学、文化遗产、学术专着等领域。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中阿文化交流,也为两国年轻人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奋斗求变精神提供了平台。 中国石化中东代表处总代表连明祥表示,作为一家长期扎根沙特的能源公司,中国石化不仅是一家经济公司,ic的参与者,也是文化的文化者。他明确表示:“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文学是精神的甘露”。中国石化愿为两国人民搭建精神沟通的文化通道,维护民心相通。 活动期间,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佳、沙特文化和信息部图书奖获得者优素福·穆海米德、沙特国王苏德大学阿拉伯语系、沙特国王大学理科等中沙作家学者在理念上进行了深入对话。 工作,在文明、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中相互学习。 麦嘉分享了阿拉伯经典文学《一千零一夜》中哈桑的故事。哈桑失去了一切,前往开罗寻找财富,却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财富,并当她回到巴格达的家时。麦嘉说,这个故事与她的作品《生命之海》中主角上校的经历相似,都讲述了人生要经历考验和困难才能找到自我的主题。 Muhaymid 分享了他创作获奖作品《气味》的经验。他认为哈桑的旅程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价值的探索。 “我们手中拥有的一切,或许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这句话反映了观众的心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林凤民强调,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回归,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拓展。每一次成功的翻译,都是一次清晰的“人文回响”传递,让不同文明看清自己、充实自己彼此镜子里的自己。 此次活动由中石化中东代表处、五​​洲通讯出版社和苏王大学主办。这是继2024年在沙特苏丹王子大学举办中沙文学沙龙后,中国石化的第二项文化技能。中沙两国通过文学的精神纽带,更深层次地架起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 WS68E6888Ca310C4DEEA5EB511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08/ws68e6888ca310c4deea5eb511.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rx@chinad艾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