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波:从“数字复制”到“价值再生”,国家博物馆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蓬波致辞,讲述了数字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转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波:从“数字复制”到“价值再生”,国家博物馆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11月9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文化遗产数字保护与传承论坛在乌镇举行。全球知名文化机构、博物馆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嘉宾致力于“赋能文明记忆,共享数字未来——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共同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蓬波致辞,讲述了数字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转化。
丁鹏波表示,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记忆,是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再满足于文物的简单“数字化复制”,而是致力于推动文物数字资源从静态归档走向动态利用,实现文化价值的复兴。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致力于科技赋能博物馆文化,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数据规模文物数字化覆盖率低,多模态数据融合能力有待提高;其次,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人工智能、大型模型等一些前沿技术还停留在文博场景阶段。存在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数字文物成果的深度利用和广泛传播;第三,国际合作有待加强,数据跨境流通、互认、伦理共识仍需建立。
面对这些挑战,丁鹏博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加快数据集建设,扩大馆藏规模,提高数据质量,打造优质文化数据资产。同时,结合国家博物馆的探索经验在智慧博物馆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数字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经验转化为国际共识;二是探索博物馆智能化应用。基于国博模式,加速智能体应用,打造“文化知识引擎”,为研究者和公众提供智能服务平台;第三,加强国际化经营和文明互鉴。依托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分享中国经验,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命运共同体。
丁鹏博最后强调,从“数字复制”到“再生价值”,这不仅是技术的进化,更是观念的崩溃。这意味着博物馆不我们不仅是文明的守护者,更必须是文化的创造者、连接者和推动者。中国国家博物馆愿共同努力,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新路径,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可持续的文化遗产数字生态系统,让人类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WS69103646A310CECA48B7BC55
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2511/09/ws69103646a310ceca48b7bc55.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