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的推动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建二局华中公司湖北分公司实施的公路二标段建设项目肩负着完善路网布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该项目位于鄂西南山区。沿线地形复杂,桥梁、隧道比例高,施工难度大。此外,施工工期紧、环境恶劣。如何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成为重要课题。
面对挑战,项目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只有充分发挥角色的作用以组织为战斗堡垒,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才能形成合力,突破技术瓶颈,确保项目开发优质高效。基于这一认识,项目党支部创新推行“一抓、二推、三结合”党建模式。通过抓好党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党员责任区”制度,推行“党建+项目管理”模式,推动党建与单位业主、参建单位、地方政府融为一体,着力筑牢“红色堡垒”,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夯实党建基础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编织致密的组织系统,实现有效覆盖。项目开始时,Project Pa通修高速公路项目立即成立支部,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为支部成员。针对该项目线路长、工地分散的特点,党科支部按照施工区域和专业分工成立党小组,确保党的组织覆盖所有关键工序和重要岗位。通过建立党员活动室、设立宣传栏等措施,打造党建标准阵地,让党旗在施工线上高高飘扬。
创新教育载体,加强思想引领。针对山区交通不利、信息缺乏的实际情况,党支部创新性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员教育。埃斯塔布利建立网上党的学习群,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开展“微党课”;线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集中学习,开展“施工现场班”、“晚间技术班”等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念红昆托,可以强化党员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
筑牢诚信防线,建设阳光工程。党支部坚持将诚信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正在组建诚信管理小组,对物资采购、工程分包、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定期开展廉洁警示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邀请纪检专家讲课,设置廉洁宣传栏,打造“廉洁文化墙”,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项目建设环境。
推动党业融合激发建设热情
党员责任领域激发开拓活力。党支部根据建设活动特点,划分党员责任领域,实现关键流程、关键岗位党员全方位负责。在深挖道路施工过程中,面对边坡高、岩体破碎、最大开挖深度64.85米等复杂地质条件,技术团队党员负责人克服困难,深入研究高挖道路开挖智能监控系统和安全精细化控制技术。研究。利用准分布式光栅光纤传感技术,结合卫星北斗卫星进行边坡变形监测,三维关键研发出“立体监测-智能早期控制-精准控制”边坡稳定防治技术,有效保障施工安全。
党员负责人在常态化工作中带头带头,制定标准检查程序,并带领班组严格执行。在桥梁建设、隧道开挖等重大工序中,党员始终身先士卒,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党建+管理”提升工程实效。党支部将施工党的工作深度融入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党建保障贯穿项目全过程的机制”。在项目策划阶段,党支部组织鼓励党员干部参与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出环境建设、绿色施工的合理建议。在质量控制制度上,我们设立了党员质量监督岗位,组建了先锋质量队伍,构建了全覆盖的质量控制网络。
面对冬季气温低导致预制梁维护困难的质量问题,先锋创新质量团队采用蒸汽护理和“两布一膜”覆盖养护技术,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青年党员骨干带头开展QC课题研究,课题《提高桩基钢筋笼焊接一次性合格率》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党加强质量提升的惊人成果。
推动多党合作群策群力,攻坚克难
党建共建解决工程问题。党支部主动在业主单位建立联合党建机制,定期开展日NG主题联合活动,共同探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疑难问题。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过程中,面对部分村民的质疑和抵制,党支部与业主单位联合成立了党员协调小组,深入村民家中宣讲政策,耐心解答问题,积极寻求当地政府支持。最终,征地拆迁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为项目进展扫清了障碍。
党建联盟凝聚了参与力量。牵头组织参与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城市建设联盟,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等关键问题。通过“抢工期、争施工先锋”的劳动竞赛,在各参赛单位之间营造了比较、赶超的良好环境。党建联盟还组织了技术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了各参与单位的交流合作,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地方企业共建服务当地民生。党支部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组织党员参与当地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冰冻雨雪天气,党员自愿党员支援当地除雪、保障交通;入汛前,他们帮助当地群众加固堤坝、疏浚河道;他们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看望孤独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上内容为宣传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消费建议。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的版权仅由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China Dai事先同意和许可,不得转载和使用ly 网络被禁止。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